close
2013至2016年,金壇區連續四年主要經濟指標增幅位居常州各轄市區第一、蘇南41個縣市區前列,其中2016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20%,增幅列蘇南41個縣市區第二,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2.8%,增幅居蘇南41個縣市區第一。
在中國經濟持續“探底”,全球經濟整體低迷的狀況下,金壇經濟發展為何逆勢而上?記者深入采訪並找到瞭答案,該區通過土地整治、礦山復綠、廢棄磚瓦窯整治和房屋動遷、標準廠房建設等,發揮土地杠桿功能,以倒逼轉變土地利用的方式,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為經濟發展騰出瞭空間。
“控”,規劃控制。預則立,不預則廢。金壇區充分發揮規劃引領作用,按照產城融合、產鎮一體和節約集約要求,優化國土空間,強化土地規劃,對土地進行重新“洗牌”,將土地利用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等多部門規劃“多規合一”,為重大項目留足用地空間。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為國傢和省、市重大項目建設提供瞭保障。2013年以來,金壇區積極向上爭取並順利通過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期評估和修改,有效緩解瞭土地供需矛盾,突破瞭經濟發展土地規劃、計劃指標制約的瓶頸。2016年,金壇區用地指標在實現“四連增”的基礎上,爭取各類建設用地指標13000餘畝,確保瞭國傢和省市重點工程及學校、醫院等民生項目順利實施。
“補”,占補平衡。金壇區實施“常金一體化”戰略,主動接軌常州主城區,推進“一城一區一山一水”四大板塊建設,加快項目引進、加快項目建設,多措並舉挖掘土地資源,在後備資源嚴重不足的情況下,通過圖上查、實地找,連續5年實現耕地占補平衡。廢棄磚瓦窯整治和土地平整促進瞭土地占補平衡,盤活瞭土地資源,促進瞭村集體經濟發展。薛埠鎮東窯村原先是典型的貧困村,廢棄磚瓦窯整治和土地平整後,荒山披上瞭綠裝,窯地變成瞭果園,荒坡變成瞭花園,去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30萬元。2016年,金壇區共實施耕地占補平衡項目31個,建設規模2924畝,新增耕地面積2121畝;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46個,建設規模1248畝,新增耕地面積1181畝;工礦廢棄地復墾項目18個,建設規模655畝,新增耕地面積509畝。分期推進基本農田建設,其中指前鎮、薛埠鎮基本農田保護示范區土地整理項目獲2016年度江蘇省國土資源土地、礦山地質環境整治科技創新一等獎。
“提”,提升效率。金壇區以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為導向,推進城鄉土地高效利用,出臺瞭《2008—2016年批而未供土地處置工作方案》、《金壇區差別化城鎮土地使用稅征收方案》、《關於推進低效產業用地再開發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開展批而未供“百日攻堅”專項行動,建立健全低效產業用地盤活利用的引導政策和激勵機制,提高土地使用率和貢獻率;建立城鎮土地使用稅調節機制,啟動實施土地差別和稅額標準調整,促進閑置、低效用地的盤活利用,實施“三三工程”,將容積率小於0.3和開工面積不足三分之一的定為閑置土地,閑置土地不得辦理抵押登記,倒逼企業盤活土地資源,提高土地利用率。2016年,全區共盤活存量建設用地6346畝。創新供地模式,工業項目用地采取出正負零精準供地,繳納出讓金5%開竣工履約保證金,有效杜絕屯地現象。嚴格供地標準,對新增工業用地每畝實際投入開發區不低於300萬元,其它工業園區不低於250萬元;項目總投資開發區低於5000萬元,其他鎮區低於3000萬元的不再單獨供地。
“立”,立體開發。金壇區做足做活“土地文章”,向天“借高度”,向地“借深度”,廠房建設變“攤大餅”為“壘積木”。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導土地立體開發,鼓勵鎮區、企業建四層以上帶工業電梯的高標準廠房。全區共建高標準廠房200餘萬平方米,明確今後投資5000萬元以下項目一律進標準廠房。同時,合理利用地下空間,中鹽金壇公司以綠色礦山創建為契機,加大地下鹽穴的利用力度,把中石化、中石油等企業的儲氣庫轉移到地下鹽穴,地下鹽腔利用可節省地上用地1.3萬畝,鹽穴地下空間利用模式被列入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四個創新”一百例之一。
“優”,優化服務。總投資85億元的眾泰汽車項目,在金壇創下工業發展史上招引龍頭項目洽談時間最短、建設速度最快、單個項目體量最大的3個“歷史之最”,項目簽約後,國土部門派出專門人員,以“金牌管傢”的標準、“店小二”的姿態、“保姆式”的服務,與項目實行“無縫對接”,確保瞭項目當年投產、當年產生開標銷售超100億元。為優化國土服務,金壇區完成瞭房屋登記交易系統、不動產測繪系統、國土資源電子檔案系統分別與不動產登記系統的“三個對接”,全面實現多部門數據交換、信息共享和實時互通的一體化,做到登記交易、交易簽證、收費標準、信息發佈、監督管理“五統一”,職責、信息、區域、服務“四個一體化”,自主開發建設的不動產登記交易系統,已經形成瞭“大數據、大流程、全業務”的服務模式。金壇模式得到瞭上級部門的認可,省內外多傢兄弟單位到金壇來學習交流,認為金壇不動產登記交易系統提供瞭可復制、可推廣的樣本。
“撬”,撬動發展。資源保障給力,經濟持續發力。金壇區進一步彰顯土地資源價值,強化土地要素保障,加大國有存量建設用地收儲力度。近三年來,收儲各類土地7690畝,為重大項目順利落地和開工建設提供瞭有力的土地資源保障。金壇區持續推進“兩個加快”,2016年新簽約引進項目213個、協議總投資793億元,其中工業項目201個、協議總投資523億元,確保瞭眾泰汽車、中航鋰電、同方威視和新孟河、國道233、省道265等省市重大項目開工建設。這些成績的取得,都得益於土地資源的有力保障。
“在節約集約的同時,我區加強土地監管,強化執法力度,在江蘇省率先開展無人機執法巡查,率先試行第三方執法巡查等措施,先後獲首屆全國土地節約集約模范市,連續兩屆獲江蘇省高標準廠房建設與使用先進地區和土地執法模范市。”金壇區政協黨組副書記、國土資源局黨委書記、局長黃克洪表示,“國土部門強化土地要素保障,補齊經濟發展短板,守住底線、不碰紅線,節約有力、保障給力,通過土地杠桿作用,撬動經濟發展這個板塊。”(王舒
蔣建君)
【摘要】
2013至2016年,金壇區連續四年主要經濟指標增幅位居常州各轄市區第廚房油煙一、蘇南41個縣市區前列,其中2016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20%,增幅列蘇南41個縣市區第二,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2.8%,增幅居蘇南41個縣市區第一。
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地球。”在中國經濟持續“探底”,全球經濟整體低迷的情況下,常州市金壇區經濟發展持續發力,主要經濟指標增幅持續領跑蘇南。記者深入采訪並找到瞭答案,土地是“支點”更是“杠桿”。
2013至2016年,金壇區連續四年主要經濟指標增幅位居常州各轄市區第一、蘇南41個縣市區前列,其中2016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油煙分離機比增長20%,增幅列蘇南41個縣市區第二,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2.8%,增幅居蘇南41個縣市區第一。
在中國經濟持續“探底”,全球經濟整體低迷的狀況下油煙處理機價格,金壇經濟發展為何逆勢而上?記者深入采訪並找到瞭答案,該區通過土地整治、礦山復綠、廢棄磚瓦窯整治和房屋動遷、標準廠房建設等,發揮土地杠桿功能,以倒逼轉變土地利用的方式,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為經濟發展騰出瞭空間。
“控”,規劃控制。預則立,不預則廢。金壇區充分發揮規劃引領作用,按照產城融合、產鎮一體和節約集約要求,優化國土空間,強化土地規劃,對土地進行重新“洗牌”,將土地利用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等多部門規劃“多規合一”,為重大項目留足用地空間。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為國傢和省、市重大項目建設提供瞭保障。2013年以來,金壇區積極向上爭取並順利通過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期評估和修改,有效緩解瞭土地供需矛盾,突破瞭經濟發展土地規劃、計劃指標制約的瓶頸。2016年,金壇區用地指標在實現“四連增”的基礎上,爭取各類建設用地指標13000餘畝,確保瞭國傢和省市重點工程及學校、醫院等民生項目順利實施。
“補”,占補平衡。金壇區實施“常金一體化”戰略,主動接軌常州主城區,推進“一城一區一山一水”四大板塊建設,加快項目引進、加快項目建設,多措並舉挖掘土地資源,在後備資源嚴重不足的情況下,通過圖上查、實地找,連油煙分離續5年實現耕地占補平衡。廢棄磚瓦窯整治和土地平整促進瞭土地占補平衡,盤活瞭土地資源,促進瞭村集體經濟發展。薛埠鎮東窯村原先是典型的貧困村,廢棄磚瓦窯整治和土地平整後,荒山披上瞭綠裝,窯地變成瞭果園,荒坡變成瞭花園,去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30萬元。2016年,金壇區共實施耕地占補平衡項目31個,建設規模2924畝,新增耕地面積2121畝;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46個,建設規模1248畝,新增耕地面積1181畝;工礦廢棄地復墾項目18個,建設規模655畝,新增耕地面積509畝。分期推進基本農田建設,其中指前鎮、薛埠鎮基本農田保護示范區土地整理項目獲2016年度江蘇省國土資源土地、礦山地質環境整治科技創新一等獎。
“提”,提升效率。金壇區以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為導向,推進城鄉土地高效利用,出臺瞭《2008—2016年批而未供土地處置工作方案》、《金壇區差別化城鎮土地使用稅征收方案》、《關於推進低效產業用地再開發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開展批而未供“百日攻堅”專項行動,建立健全低效產業用地盤活利用的引導政策和激勵機制,提高土地使用率和貢獻率;建立城鎮土地使用稅調節機制,啟動實施土地差別和稅額標準調整,促進閑置、低效用地的盤活利用,實施“三三工程”,將容積率小於0.3和開工面積不足三分之一的定為閑置土地,閑置土地不得辦理抵押登記,倒逼企業盤活土地資源,提高土地利用率。2016年,全區共盤活存量建設用地6346畝。創新供地模式,工業項目用地采取出正負零精準供地,繳納出讓金5%開竣工履約保證金,有效杜絕屯地現象。嚴格供地標準,對新增工業用地每畝實際投入開發區不低於300萬元,其它工業園區不低於250萬元;項目總投資開發區低於5000萬元,其他鎮區低於3000萬元的不再單獨供地。
“立”,立體開發。金壇區做足做活“土地文章”,向天“借高度”,向地“借深度”,廠房建設變“攤大餅”為“壘積木”。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導土地立體開發,鼓勵鎮區、企業建四層以上帶工業電梯的高標準廠房。全區共建高標準廠房200餘萬平方米,明確今後投資5000萬元以下項目一律進標準廠房。同時,合理利用地下空間,中鹽金壇公司以綠色礦山創建為契機,加大地下鹽穴的利用力度,把中石化、中石油等企業的儲氣庫轉移到地下鹽穴,地下鹽腔利用可節省地上用地1.3萬畝,鹽穴地下空間利用模式被列入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四個創新”一百例之一。
“優”,優化服務。總投資85億元的眾泰汽車項目,在金壇創下工業發展史上招引龍頭項目洽談時間最短、建設速度最快、單個項目體量最大的3個“歷史之最”,項目簽約後,國土部門派出專門人員,以“金牌管傢”的標準、“店小二”的姿態、“保姆式”的服務,與項目實行“無縫對接”,確保瞭項目當年投產、當年產生開標銷售超100億元。為優化國土服務,金壇區完成瞭房屋登記交易系統、不動產測繪系統、國土資源電子檔案系統分別與不動產登記系統的“三個對接”,全面實現多部門數據交換、信息共享和實時互通的一體化,做到登記交易、交易簽證、收費標準、信息發佈、監督管理“五統一”,職責、信息、區域、服務“四個一體化”,自主開發建設的不動產登記交易系統,已經形成瞭“大數據、大流程、全業務”的服務模式。金壇模式得到瞭上級部門的認可,省內外多傢兄弟單位到金壇來學習交流,認為金壇不動產登記交易系統提供瞭可復制、可推廣的樣本。
“撬”,撬動發展。資源保障給力,經濟持續發力。金壇區進一步彰顯土地資源價值,強化土地要素保障,加大國有存量建設用地收儲力度。近三年來,收儲各類土地7690畝,為重大項目順利落地和開工建設提供瞭有力的土地資源保障。金壇區持續推進“兩個加快”,2016年新簽約引進項目213個、協議總投資793億元,其中工業項目201個、協議總投資523億元,確油煙處理規劃保瞭眾泰汽車、中航鋰電、同方威視和新孟河、國道233、省道265等省市重大項目開工建設。這些成績的取得,都得益於土地資源的有力保障。
“在節約集約的同時,我區加強土地監管,強化執法力度,在江蘇省率先開展無人機執法巡查,率先試行第三方執法巡查等措施,先後獲首屆全國土地節約集約模范市,連續兩屆獲江蘇省高標準廠房建設與使用先進地區和土地執法模范市。”金壇區政協黨組副書記、國土資源局黨委書記、局長黃克洪表示,“國土部門強化土地要素保障,補齊經濟發展短板,守住底線、不碰紅線,節約有力、保障給力,通過土地杠桿作用,撬動經濟發展這個板塊。”(王舒
蔣建君)
828F63C7818014F1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